中欧体育,当体育课成了我的“噩梦学分”

  公司经历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9-03

清晨的风裹挟着桂香钻进教室窗户时,我正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串刺眼的红色数字——体育60分。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屏幕边缘,仿佛能蹭掉那些扎眼的数字。这已经是第三次挂科通知了,可我还是不敢相信,那个总在操场上追着篮球跑的少年,怎么会栽在“及格线”这道坎上?

中欧体育,当体育课成了我的“噩梦学分”

记得大一选体育课时,我拍着胸脯选了篮球。“不就是投投篮、跑两步吗?”当时的我以为,凭借初中时校队混过的经验,这门课不过是“送分题”。直到第一节实践课,教练吹响哨子的瞬间,我才明白什么叫“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”。

“先练基本功!”教练把篮球砸向我时,我手忙脚乱地接住,指节却被砸得发红。运球?我像个刚学走路的孩子,球要么“粘”在脚边,要么“飞”向远方;传球?队友的手还没伸过来,球已经“哐当”一声撞在篮板上。更别提折返跑测试了——当我气喘吁吁跑到终点时,全班同学都已经坐在树荫下喝水,只有我一个人对着秒表发呆。那天晚上,我蹲在操场角落,看着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,突然觉得:原来有些“送分题”,也能变成“送命题”。

之后的每一次课,我都像只受惊的兔子。当教练喊“集合”时,我会悄悄往后退半步;当分组练习时,我会找借口去厕所躲清闲。直到期中考试,我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走进考场——结果是可想而知的:运球绕杆时,球滚进了草坪;定点投篮,十个球只进了一个。教练叹了口气,在本子上写下“59分”时,我甚至没敢抬头看他。

挂科的消息传回家后,我妈攥着我的胳膊念叨了一整晚:“体育不及格怎么行?以后工作要体检,你连八百米都跑不完,谁要你?”我爸则沉默地把保温杯放在桌上,里面泡着我最爱的枸杞茶。那一刻,我突然想起小学时爸爸带我去田径场,他举着我跑完人生第一个400米,汗水浸透了他的衬衫,却笑得比阳光还亮。

大二开学前,我在校园里偶遇了曾经的室友阿杰。他正穿着运动服在操场晨跑,额头上挂着汗珠,却笑得特别灿烂。“你不是最讨厌跑步的吗?”我惊讶地问。他擦了擦汗,递给我一瓶水:“上次听你说挂科后,我也反思了很久。其实体育哪是为了考高分?是为了让你在累的时候还能撑下去啊。”

那天之后,我开始尝试改变。每天清晨六点半,我抱着笔记本站在操场边,看那些晨跑的人。起初我只能跑200米就喘不过气,但我没有放弃——就像阿杰说的,哪怕只能走一步,也比站着强。慢慢地,我能跑完500米、800米,甚至1000米。虽然速度 still 很慢,但我终于敢直面那个曾经让我恐惧的跑道。

上周三的体育课上,教练突然宣布要进行“期末模拟考”。当我站在起跑线上时,心脏狂跳得像是要冲出胸腔。枪声响起的那一刻,我迈开脚步,风在耳边呼啸,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我身上。这一次,我没有停下,没有逃避,只是拼命地向前跑。当我冲过终点线时,教练拍了拍我的肩膀:“不错,这次及格了。”

中欧体育,当体育课成了我的“噩梦学分”

看着成绩单上的“65分”,我突然笑了。原来所谓的“噩梦学分”,不过是我不肯面对自己的借口。体育教会我的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动作,而是在跌倒后还能爬起来;不是最快的速度,而是永不放弃的决心。

如今,我依然会在清晨去操场跑步,不是为了应付考试,而是为了让自己记住:生命中最美的风景,往往藏在那些咬牙坚持的时刻。而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“噩梦学分”,终将成为我人生路上最珍贵的勋章——因为它让我明白,真正的胜利,从来不是战胜别人,而是战胜那个轻易放弃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