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的操场还浸在薄雾里,初三(2)班的男生们已经围在单杠旁。小宇攥着横杆,指节泛白,手臂刚抬起就剧烈颤抖,整个人像挂在杆上的麻袋,最终“啪嗒”一声落在垫子上。他抹了把额头的汗,裤脚边洇开一圈汗渍——这是他连续第七次尝试失败。
一、与自己的较量:从“零”到“一”的挣扎
体育老师老周走过来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别急,先找感觉。”老周示范时,背部肌肉像波浪般滚动,下巴轻松过杆。“记住,不是用手臂硬拉,是用背部的力量把自己‘提’上去。”小宇试着调整姿势,可每次发力时,要么腿部乱蹬,要么下巴卡在杆下,急得眼眶发红。
同组的女生小琳递来一瓶水:“我刚开始也这样,后来每天放学练五分钟,现在能做三个呢!”她展示时,动作轻盈得像只灵巧的猫。小宇咬咬牙,又站回横杆前。这一次,他盯着前方飘扬的校旗,想象自己像雄鹰一样振翅——当下巴终于擦过横杆的瞬间,他听见自己心跳如鼓,整个人悬在空中,竟忘了呼吸。
二、汗水里的顿悟:不是“能不能”,而是“敢不敢”
渐渐地,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了“引体向上军团”。有人为了增加耐力,每天跑完步加练;有人在手腕缠满绷带,对抗磨破的茧子;甚至有位体重超标的男生,偷偷减少零食量,只为减轻负担。
最让人难忘的是班级里的“互助小组”:擅长技巧的小阳教大家如何借力,力气大的阿杰帮女生固定腿环,就连平时爱打闹的两人组,也会互相监督“今天必须完成五组”。有一次,小美因感冒请假,回到学校时发现桌上摆着一张便签:“ tomorrow 我帮你占位置,等你回来一起练!”落款是歪扭的“全体战友”。
三、超越动作本身:每一滴汗都在书写成长
体育中考那天,小宇站在熟悉的横杆前,深吸一口气。当他顺利完成五个引体向上时,全场响起掌声——不仅因为达标,更因为他从最初的“零个”到如今的“满分”。老周举着秒表笑:“你看,你不是做不到,只是没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”
其实,引体向上哪止是体能测试?它是无数个清晨的坚持,是无数次跌倒后的爬起,是学会与自己较劲的勇气。就像小美说的:“以前我怕黑,现在我觉得,只要敢伸手够,再高的杆都能碰到。”
如今,校园里的单杠依然热闹。那些曾为引体向上流过泪的少年们,正带着这份“向上”的力量,奔赴更远的赛场——或许下一次挑战,就是人生里的另一根“横杆”,而他们早已懂得:真正的胜利,从来不是征服某根杆,而是战胜那个总想放弃的自己。
(全文约750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