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欧体育,陇原赛场上的青春跃动——甘肃体育高考侧记

  联系中欧体育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9-25

清晨五点半,兰州城郊的体育场已被微光笼罩。十六岁的张浩蹲在跑道边系紧鞋带,指节因长期握杠铃而泛着薄茧。他是今年参加甘肃体育高考的应届生,目标是通过专项测试叩开大学校门。“每天四点起床,先跑十公里,再练力量,晚上还要复盘技术动作。”他抹了把额头的汗,眼神里闪着倔强——这是陇原大地上无数体育考生的日常切片。

中欧体育,陇原赛场上的青春跃动——甘肃体育高考侧记

中欧体育,陇原赛场上的青春跃动——甘肃体育高考侧记

一、黄土坡上的“钢铁训练”

甘肃地形复杂,从河西走廊到陇东高原,训练条件各有挑战。在定西市某中学,高三体育班的学生们在土操场上进行蛙跳练习。尘土随着脚步扬起,呛得人咳嗽,但没人停下:“我们这儿没塑胶跑道,只能靠毅力磨。”教练王磊说,这里的考生大多来自农村,家庭条件有限,却有着惊人的韧性。

“立定跳远要收腹举腿,像弹簧一样!”王教练吼着口令,学生们依次跃入沙坑。李敏是班里唯一的女同学,为了提高爆发力,她每天额外加练五十次深蹲。“去年我膝盖受伤,疼得睡不着觉,但想到爸妈在地里刨食供我读书,就咬着牙坚持。”如今她的立定跳远成绩已突破两米五,成为班级里的“标杆”。

二、考场上的“破风时刻”

六月下旬,全省体育高考统一测试在兰州体育中心拉开帷幕。铅球场地上,考生们轮番投掷,铁饼划破空气发出尖锐啸声;篮球场上,运球绕杆时,皮球与地面的摩擦声此起彼伏;最激烈的当属男子1000米跑,发令枪响后,二十多名选手如离弦之箭冲出,呼吸声与脚步声交织成奋进的乐章。

“注意节奏!最后一百米冲刺!”场边的计时员喊着。来自天水的马超原本是班级里的“慢跑王”,经过半年针对性训练,他的耐力显著提升。“上次模拟考我跑了3分25秒,这次目标是进3分15秒。”当他冲过终点线时,电子屏显示3分12秒,他瘫坐在地上,泪水混着汗水滑落——这一刻,所有的苦累都化作了勋章。

三、藏在分数背后的“山海情”

体育高考并非只有体能比拼,更是一场关于信念的修行。庆阳市的考生刘阳患有轻度哮喘,每次长跑都会喘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“医生建议我放弃剧烈运动,但我爸说‘既然选了这条路,就要走到头’。”于是他每天带着喷雾剂训练,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呼吸节奏。最终,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所有项目,被省内一所师范大学录取。

“体育生不是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’,他们要兼顾文化课和训练,付出的辛苦不亚于普通考生。”甘肃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体育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增长,2023年已达1.2万人,其中不乏通过体育特长改变人生轨迹的孩子。

夕阳西下,张浩结束了一天的训练,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,他在日记本上写下:“陇原的风很硬,但我们的梦比风更野。”这场关于青春与汗水的奔赴,正在黄土高原上持续书写着奋斗者的诗篇。当最后一个考生收拾好装备离开操场,夜色中的跑道仿佛仍在回荡着那些不屈的呐喊——那是少年们向命运发出的最强音,也是这片土地赋予他们的独特力量。